fbpx

[J&C吉他專欄] 電吉他基礎設計—拾音器大解析

除了木材的選擇外,拾音器與電路設計就像是一個歌手的喉嚨一樣無可取代。

拾音器簡單說就是我們吉他的麥克風,就連設計的原理也是類似,基本設計就是線圈纏繞磁鐵產生磁場,藉由弦的振動產生調變,藉由改變線圈的磁通量,造成線圈因電磁感應而產生交流電,訊號再透過導線傳往音箱(擴大機)或錄音介面產生聲音。

接下來來拆解拾音器的構造吧!

首先看到的是磁蕊,磁蕊材質會是Alnico( Aluminum 鋁、Nicke l鎳及 Cobalt 鈷的合金)或是 Ceramic(陶瓷),出力比較大的拾音器通常用 Ceramic 來當作磁蕊的材質。

Vintage 一點的吉他則喜歡使用 Alnico,再來纏繞的線材通常為銅線,會依照線材的材質、粗細、圈數及纏繞的樣式來決定感應係數,感應係數則是影響拾音器音色的一大關鍵。簡單來說出力越大聲音會越硬,反之越小則越清甜。

拾音器的種類如下:

單線圈:聲音清甜,適合演奏放克、藍調等等…。

雙線圈:相較單線圈聲音厚實,適合搖滾一點的曲風,解決了單線圈的雜訊(60 Cycle Hum)問題,能夠承受更大的Gain。

單線圈大小的雙線圈(小雙):基本上就是雙線圈拾音器,如果吉他的拾音器槽沒辦法裝雙線圈,這樣的拾音器就派上用場了!

堆疊式的雙線圈(Noiseless、Stack):Eric Clapton、Yngwie Malmsteen皆是使用這樣形式的拾音器,它能提供單線圈的音色卻沒有單線圈的雜音。

迷你雙線圈(Mini Humbucker):Les Paul Deluxe上搭載的就是這樣形式的拾音器,聲音甜美飽滿。

P90:大顆的單線圈,聲音厚實,Fender Jazzmaster、Les Paul Jr 或空心吉他上特別容易見到。

我們在決定拾音器配置時,有兩個方向可以去思考,第一我們希望拾音器前後出力與音質是相當的,因為有可能在演奏時會換來換去,或是當兩顆拾音器都開的時候,音色的調配會相對平衡且好控制。

所以常常看到吉他出廠時,前中後段(有些琴只有2段,例如:Gibson Les Paul或Fender Telecaster)拾音器型號是相同的,但是其實仔細看相同型號的拾音器還是會分前中後段。

理由有兩個,一是後段出力可能還是會大一點點,二是中段因為需要把線圈反著繞在並聯時(5段Switch的2、4段)才能夠有消雜音的功效。

第二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的音色,例如演奏風格、喜歡的樂手及身邊既有的器材,可以上網看一下每個廠牌都會大致上標出每個型號的音色取向與出力,再依照第一點的概念去匹配,這樣就能降低因為試音檔與現實狀況不符的問題了!